◇ 丁香物语目录

对月走笔

文:  长发迎空

    连日狂作的北风,将北京的天空吹得透彻清朗如洗,即便是在夜晚,也能感受到那一片深不见底的湛蓝,悠悠,远远。 而湛蓝中的一片银白,愈显萧索。清宵良夜,独依窗前,静观明月,月色如水,心不如水。

    自古,人们就对月有着不解的情结,寄托了种种的思绪与情怀,或忧郁,或豪放,或凄凉或欢愉,随情、景、时、势变化而各自不同。

    苏东坡在《水调歌头》中咏道: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” 豪气冲天,溢于言外。而在《少年游》中的“对酒卷帘邀明月,风露透纱窗”则道出了几许思妇对月饮酒,空房独守,无人怜惜的离恨之意。其中还暗用了李白《月下独酌》 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的诗意,“邀明月”一词,暗示了现实中无人相伴的凄然幽怨,月不语,人寂寞。

   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堪称写月的孤篇绝作,它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,语言清新优美,韵律婉转悠扬,给人以澄澈空明、清丽自然的感觉。诗中句句带月,如"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"、"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"、"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"和"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"等皆是情景交融、描摹细腻的佳句。而相比明月之永恒与人生之苦短,又令人徒生感慨,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”,是无奈?是唏嘘?是怅惘?还是迷茫?无论怎样,这被人传诵了千载的诗句,这令人迷惑了千载的问题,还将继续。

    遥望冰轮,或残,或满,或明,或暗,既然无法解释这个中原委,它也就成了诗人们无限遐思与诗情画意的绝好寄托。张九龄在《望月怀远》中写道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”。不错,皓月当空,人可得见,然,望月之人,却远隔天涯!当初也曾“执手相看泪眼”,如今徒留“良辰好景虚设”了,…… 李白的《静夜思》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 不事雕琢,一气呵成,言简意赅,不着痕迹。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”则借月为信使,传递心意,代表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。据说在李白一生所创作的一千零四十四首诗中,有三百四十首都提到了月,对月情有独衷,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,至于人们传他是醉后扑月、溺水而逝,看来也不无道理。

    古人爱月,爱致极至,所以特意选了一年中月之最盈一天,定为中秋(原作“仲秋”),并赋以各种习俗传说,加以纪念。许多诗句也因此得来。王安石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”,王建的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”,苏轼的“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”,李商隐的“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”,“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 ”,杜甫的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白居易的“昔年八月十五夜,曲江池畔杏园边。今年八月十五夜,湓浦沙头水馆前。西北望乡何处是,东南见月几回圆。昨风一吹无人会,今夜清光似往年”…… 均是中秋对月的应景佳品,看不尽的阴晴圆缺,道不尽的悲欢离合!

    品读佳句,沐浴月光,我仿佛听到了水声淙淙,自那广寒宫上飞流直下,白练击流,于无声处响彻心穹。

    月夜无声,月夜有情。月夜静思,我自无语。

   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夜



◇ 更多相关文章